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全面解析: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2021年4月16日

医药行业曾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医药行业与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 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成为必然。新兴医药市场正快速扩容,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健康 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医药产业将迎来黄金时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医药行业在不断的改革中持续成长。上世纪 90 年代以前,中国还处在“缺医少药”时代。人民的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医药改革,医药产业格局不断被重塑。医疗资源、产品和服务不断向基层医疗机构、支付能力弱的人民群众下沉。医保控费不断推进,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迈进。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医药成为战略价值最高的行业。短期来看,相关病毒防治领域的需求激增,尤其是海外疫情的蔓延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出口的第二波机会。长期来看, 医药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补充升级和医疗信息化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未来有望重点投入。医药行业的成长空间非常广阔。

很多投资者对投资医药板块非常感兴趣,但医药板块对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投资者不清楚投资逻辑,看到媒体上报道的热点就开始炒概念,很容易陷入盲目投机的误区。比如疫情爆发期大热的口罩概念股,其实业绩持续性并不好,大部分成分股的估值已经达到历史高位了, 虽然短期仍然有主题投资价值,但风险是很大的。同时,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众多,不同子行业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其中也存在着结构性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整体需求偏向于刚性,和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相关性较小,具有比较强的成长性和确定性。行业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高一长”。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直接导致行业集中度较高。世界前十大制药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4372 亿美元,市占率达到40%, 全球前 15 大制药公司更是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随着药品创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行业相对垄断的特征也会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以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医药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国内医药生产增速要高于整个工业增速。但是由于药品注册标准提高、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成本提高等因素使企业研发支出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医保控费常态化,带量采购重构仿制药格局,使行业增速承压。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具有相对优势。2020 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爆发影响,医药企业不同程度延迟开工,停工停产、运输受阻、物流管制与人员交通限制等情况对药企的经营带来了明显影响。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和盈利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疫情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不会改变行业长期的发展趋势。长期来看,受益于“消费升级+创新”主旋律,医药行业将重回增长趋势。

医药行业供需两端仍有发力空间,行业成长性巨大。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维护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打开市场空间。从供给端来看, 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在分级诊疗方面也有待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能够普惠更多的患者,有机会让中国在数字健康和数据诊疗时代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相对优势。

医药医疗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产业特征和产品属性各异,造成企业的“个性化”非常明显。产业链结构方面,上游即指原料药,包括化学原料药和中药原料。中游包括制剂、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其中制剂又包括化学制剂、中成药和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包括药品经销、医药零售和器械流通。下游即指医疗服务,包括各种医院、咨询服务、体检、养老等领域。

产业链上游原料药产业链重要性日益凸显,疫情打开国内成长空间。从全球需求端来看,下游制剂需求增加驱动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新冠疫情成为短期供给短缺原料药行业上涨的催化剂,疫情导致海外供给不足,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随着印度等原料药生产国疫情发酵,国内核心原料药企业或将加速优势的积累,在主流特色原料药品种上抢占市场份额。

产业链中游细分领域优势各异,政策重点支持创新研发:

化学制剂:仿制药大浪淘沙,创新药发展土壤肥沃。整体来看,药政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带量采购模式对于国内仿创药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药物一致性评价即国家要求仿制药品要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高质量仿制药大浪淘沙,强者恒强的局面正在演绎。“4+7”带量采购的实行对过去企业以仿制药为主的经营模式将面临日益增加的压力,而创 新药领域则将逐步享受优先审评提速、新医保目录红、一致性评价加强等一系列红利。由于 全球范围内小型制药企业众多,医药外包行业市场需求十分巨大。

中药:处方药走向衰落,政策支持高临床价值产品。从 2013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医保控费的逐步强化,医生处方行为的加强监管以及招标降价等各方面压力,处方药行业增长逐步放缓,中药板块中的处方药也受到冲击走向衰落。虽然整个中药行业的红利期已过,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对中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始终不减。在政策支持中药背景下,由辅助用药、 高价仿制药等腾挪出的资金,在支持创新、刚需用情况下仍将有部分流向中药行业。尤其是处方领域临床疗效将成为核心指标。

生物制品:国产疫苗大品种时代开启,血制品关注度提升。与国际相比,中国疫苗的免疫规划整体仍处于追赶趋势,大品种推动疫苗行业打开市场空间天花板。今年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有望使疫苗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产业加速升级。疫情还使得对于静丙等治疗性血液制品需求大幅提升,企业销售费用有望降低。血制品如若持续供不应求,有可能催使政策改革以增加血浆的来源,如考虑利用临床富裕血浆、临床用血回收血浆,进行血制品企业间血浆调拨等,有利于血制品行业长久的发展。

医疗器械:未来十年仍是发展黄金期,国产替代成主旋律。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2006 年的 434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442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50%,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我国医疗器械公司整体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弱。三是中高端市场国产市占率很低。医疗器械的比较优势在于研发周期短,专利悬崖(专利保护到期后,由于仿制药的竞争压力造成原研药销售额大幅下降)现象并不突出。国产替代是未来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但这个过程中需要伴随着技术进步和配套产业链成熟。

医药商业(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零售药店是未来重要增量。由于议价能力弱, 资金压力大,医药流通行业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两票制改变药品流通渠道格局,纯销售占比上升,同时也使行业集中度提高。零售药店是未来发展潜力比较大的板块。近三年以来, 公立医药限制“药占比”,取消药品加成,从而导致处方外流,为零售药店提供长期增量。这次疫情凸显零售药店社会职能,互联网医疗发展提供红利。连锁药店对于单体药店更具成本、品牌、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望优先享受处方外流和 O2O 市场扩容的红利。

产业链下游专科医院成长空间最大,互联网医疗成发展新方向。医疗市场化带来发展机遇, 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垄断格局。近年来医疗供给稳中有升,尤其是民营医院增长较快。在我国诊疗市场中,专科医院是所有医院机构类型中增速最快、上升空间最大的医疗市场,综合考虑盈利能力、获客能力、营运能力、诊疗资源等因素,眼科、口腔、妇幼、医美、肿瘤、骨科等专科领域已经赢在起跑线。互联网医疗服务是近年来兴起和受到政策支持的新方向。新冠疫情一方面使互联网医疗普及率提升,另一方面医疗体系建设补短板需求凸显,加速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

新医改加速产业创新升级,“后疫情时代”孕育新机遇。2019 年医改继续在深水期运行, 带量采购、DRGs 等纷纷落地探索。大医保时代下,医保控费和“腾笼换鸟”仍将是未来较长时间的主线。所有的新政都旨在压缩单品种的生命曲线,加速医药产业迭代升级。2020 年初遭遇了疫情危机,在“后疫情时代”,为了补齐医疗卫生短板,互联网医疗、医疗设备、 生物制品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政策密集出台期,孕育出新机遇。疫情中暴露的问题也会使人们对疫苗、零售药店、医疗防护等领域的需求增加,打开市场空间。

医药板块的投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符合“消费升级+创新”主旋律的龙头公司。短期来看, 疫情会对部分细分领域的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正面影响,比如对医疗防护、IVD 等领域的内外需激增。也有负面影响,比如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推迟,新药推广、CRO 临床试验搁置等。但是从中期来看,医药板块后续的业绩修复要快于其他消费行业。因此对于全年的业绩影响可以保持谨慎乐观。

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四个方面:

一是短期由于海内外疫情扩散,业绩增长可能提速的领域,比如医疗防护、IVD、医疗设备、 抗病毒创新药、药店等。

二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行业地位稳固,竞争优势明显。部分龙头如果出现回调(比如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是逢低布局的机会。

三是受益于新基建的领域,未来有望重点投入或需求增加,可能的赛道包括:诊疗设备、IVD、POCT(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强公立医院和 CDC 系统建设)、家用医疗器械、疫苗(提高民众健康卫生意识)、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等。

四是科技创新实力突出的细分龙头,新医保顶层设计下,创新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相关领域包括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 CRO、CDMO 等板块。

来源(中研策略) 作者(中研策略)

酒泉大得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www.jqdade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