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国内首个“药联体”成立 破解短缺药供应难题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8-3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据原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短缺药品清单已经多达139个品种,其中112个品种的短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仍有27个品种的生产供应问题没有解决。

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面临季节性“药荒”、白血病药巯嘌呤断货、阿托品和多巴胺断供、丝裂霉素和地高辛口服溶液缺货……近年来,部分临床药品不时被曝出短缺,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政策难题,药品供给保障问题引发多方关注。

7月19日,在国家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研讨会上,我国首个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以下简称“药联体”)成立。这一药联体将致力于缓解部分临床必需药品供应紧张或短缺的现象,探索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长效新机制。

据悉,该“药联体”首批可保障供应57个小品种药(短缺药)品种,包括苯巴比妥、硫酸鱼精蛋白、异烟肼等知名药品,涉及心血管、消化代谢、血液类、抗感染类等十余个领域。其中,包括47个短缺药“139目录”(所谓“139目录”是指2017年原卫计委公布的,通过国家重点监测系统、列入短缺药品清单的139个)品种和10个省区域品种。

“部分用量小、临床必需的短缺药品因为利润低、市场需求小,导致供应时断时续,甚至断供,成为不少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药联体的建立,是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联动、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解决信息不对称,使得药品短缺能早发现、早预警、早预防。”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强调。

“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联盟,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短缺药问题。对今后及时收集信息,跟踪和监测药品短缺情况,指导短缺药的生产、销售、调整生产政策是一个前瞻性的、主动的、积极的措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善联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个药联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首个“药联体”由工业信息化部倡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支持,上海医药指导,上药信谊、浙江海正、常州亚邦、湖州展望药业等24家单位共同发起。

未来在药联体内部,将通过供应链信息的沟通、配套能力的提升、申请专项基金、加强研发合作等多种工作机制,让短缺药的生产能落实信息共享、产业资源联动机制。

其中,上游产业链努力保障小品种药原料和制剂持续供应,涉及企业也会及时反馈本企业可能影响药品稳定供应的经营活动信息(如停产、上游供应成本显著上涨)和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药品短缺风险信息。

药联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联合体可以为药品保供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成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平台,但同时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和细化,才有可能根本解决小品种药(短缺药)保供的问题。

123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