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18 打印内容
“4+7”的目的
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以款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
2018年11月14日,在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会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会议指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由国家层面主导的药品带量采购,标志着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进入新阶段,药品采购模式进入新的时代。
2018年11月15日,国家出台《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确定了31个集中采购品种以及采购量,该31个品种中多数为慢性病用药,其中高血压用药占了8个;同时,《采购文件》规定了集采药品的范围,对本土企业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非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仿制药品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是准入条件。
2018年12月6日国家组织31种药品带量采购报价正式开始,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显示拟中选品种降价幅度超预期,引起业界一片震颤,医药股应声下跌。12月17日带量采购中选名单最终公示,意味着,此次对行业影响至深的4+7带量采购,即将进入采购阶段。
“4+7”的影响
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三大政策组合拳,将深刻改写医药行业生态
从一致性评价政策到药品集采政策,再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试点执行)政策,这些政策均是国家医药改革顶层设计下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组合拳”下,此次“4+7”的落地采购给医药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后期再结合医保支付价形成“三大组合拳”必将给医药行业带到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
原研替代,原研企业过专利期产品市场危机重重:此前原研药在我国市场不仅市占率高且价格居高不下,在价格和采购量的双重驱动下,原研企业在中国赚的满盆金钵。但从国家执行的“4+7”带量结果来看,只有3个原研药中选,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未来随着带量采购的推广以及更多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更多过专利期原研药要面对仿制药的市场挑战,“专利悬崖”在国内将逐步呈现。
仿制药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带量采购下,价格被大幅压缩,仿制药企业很难再获得之前的高利润空间。医保控费常态化,带量采购重构仿制药格局,对于仿制药行业而言,仿制药的生产成本、价格、质量和品牌都是竞争力的关键,仿制药企的重磅单品时代或将终结,在市场上,准入决定未来的采购和销售,仿制药企需积极应对行业的挑战,加大品种储备形成产品梯队与多元化的产品管线来重塑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力弱的企业将会被自然淘汰,行业的整合和大浪淘沙序幕拉开,未来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