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深度剖析“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1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撬动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死疾”,根本上推动医药分开:带量采购在保量的前提下,药企即使不再给予医生灰色收益也能推动药品的使用量,意味着医生处方权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此次带量采购“唯一中标”和上海补充文件“唯一配送”均直面药企,药企直接向医院供货,没有流通商环节,只有配送商的角色,从而掣肘公立医院将药房、采购和其他相关成本甩给供应链的规避政策模式,斩断采购环节的腐败链条。决策权的上移意味着医院传统的势能正在削弱,未来大医院对药品的收入依赖将不得不逐步降低。如果政策能够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并引导医生的阳光收入,双管齐下来解决医生的经济动力问题,将会真正推动医药分开,改变当前扭曲的医疗市场。

零售终端可享带量采购红利,但也面临降价危机,新的供零合作业态待重构:在带量采购、降药价趋势下,未来价格全国联动是必然的,只不过是联动的时间、方式、执行等事宜待落实罢了。因此,带量采购不仅会波及公立医院市场,还会涉及零售药店、电商等销售渠道,各大终端也许将会出现降价连锁反应。根据集采规则,在公立医院市场上,落选品种只能争夺剩余30%-40%的市场。故而对于落选的品种而言,将会去开拓零售市场,以保证品种的营收。以此推测,未来进入零售市场的品种将会增加,与政府鼓励处方外流的政策导向趋同。而带量采购从试点转向扩大推广,乃至全国执行,预示着将有大量品种从院内流向院外,零售终端将成为各大药企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市场,当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言而喻。因此,处方品种在零售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零售市场也将被重构。

在“降价”趋势下,这一状态或成为未来市场的常态,如何降低重合品种的“降价”风险,将是零售企业与上游企业需共同面对的课题,建立新型供零合作关系是二者迫切解决的问题,谁能够率先实现模式上的突破、实现供应链上的整合,谁将占得零售市场先机。

带量采购势在必行,价格战将会在各企业间展开以争夺市场

在“4+7”带量采购公布结果之后,扬子江主动对“4+7”中选产品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先后在甘肃和山东进行中选价格联动。扬子江也成为全国首个主动申请在省级招标中执行“4+7”集采中选价格的企业。

同时,为了维护除“4+7”外已有的市场,在本轮“4+7”集采中未能入围的恒瑞主动在安徽降价,调整其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至123元/支,比扬子江4+7中标价还低8%!

无独有偶,齐鲁在陕西主动对吉非替尼片(0.25g*10片)进行降价,挂网限价由1585元/盒调整为498元/盒,降幅为68.6%,比阿斯利康547元/盒的中选价低9%!

1234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