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深度剖析“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18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本轮“4+7” 集采范围内药价大幅降低,而在非“4+7”区域,出于市场竞争,恒瑞、齐鲁等主动申请降价。为确保市场,其他面临类似情况的药企极可能效仿恒瑞与齐鲁的做法,到非“4+7”地区主动寻求降价,覆盖更多市场。

中选企业在非试点地区主动联动试点地区的中标价格,未能进入“4+7”市场的竞争对手在非“4+7”地区主动降价,抢占市场先机。可见4+7集采将会产生更广的降价联动效应,未来毫无疑问必然会出现价格联动态势。

“4+7”与非“4+7”药价的对比,药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毋庸置疑,企业间的价格战已开始打响,企业价格厮杀将全面蔓延,中国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将因“4+7带量采购”政策变得更为激烈。

带量采购4+7方案出自顶层设计,方案独特,面对多年产业顽疾,困难也不容低估。

带量采购4+7试点方案来源于上海市的带量采购方案,是国家级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控制医保支出费用的决心。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尝试,与过往的政策相比这次招标还是有很大不同。4+7方案是建立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吸取了过往招标维低价是取得造成低质量药品挤占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经验。招标降价幅度也超市场预期,取得这样的成果也源于招标规则的独特设计,最低价和独家中标。同时除了在采购量上作出承诺,在保证支付方面也作出承诺,预先支付40%采购款,给药企稳定的预期才敢于报足够低的价格。

方案设计总是难以穷尽实际实施过程的所有问题,而且方案还处于试点阶段,还有很多细则没有完善。而政策是否能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后续的实施细则。比如如何保证医院优先使用带量采购的中标企业药品,而不是使用其他利润空间较大的非中标企业的药品,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医院和医生作为产业链上最强势一环,如何约束医院,怎么平衡医生收入下滑和合理使用药品是政策设计上的难题。

此次的带量采购降价的幅度,以及配套措施的齐全,给市场的冲击超越以往。政策执行力度,以及推广速度也是决定政策影响的重要因素。带量采购的药品目录以怎么样的速度扩大;实施带量采购的城市是否增加,以什么样的速度增加;非试点地区的带量采购品种怎么定价;带量采购品种的自有市场份额部分怎么定价等很多细节以也影响着政策走向。政策实施效果同样影响着政策的实施力度,例如当年安徽“双信封”招标就因实施效果不达预期而逐渐放松,最后放弃。政策有很多独特的设计保证了比过往的优越性,但是政策怎么演变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跟踪和观察。

1234

上篇:

下篇: